08KJ法

一、 定義

KJ法又稱A型圖解法、親和圖法。

1965年由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及人類文化學者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所提出的一種以卡片記錄形式之質量管理工具。

透過大量蒐集事情資訊,以卡片真實記錄問題,將不同問題找出彼此間相互關係做歸類,並將複雜的問題以實際思考激發新的想法,突破現況找出問題所在並解決,屬於一種創新思維的方法,KJ法也結合腦力激盪法,能讓使用者更清楚了解問題。主要在綜合問題間的比較及分類來解決問題,具便利及普遍適用的方法。

(一)KJ法優點:

  1. 有效解決問題:實際記錄問題加以歸納,以創新思考方式解決問題,提升工作效率。

  2. 方便簡易操作:可藉由卡片問題,進行討論並解決。

  3. 意見交流:討論過程中可提出個人意見彼此討論。

  4. 團體的橋梁:透過腦力激盪後,有效提升團體間溝通。

  5. 解決各種意見:依討論結果少數意見尊重多數意見。

  6. 提升公司組織有效運作:依結果來制定新方案及經營目標,促進各部門間有效溝通。

(二)KJ法缺點:

  1. 引導者需要對此方法了解才能善加運用解決問題。

  2. 參與的人也需以正面態度對問題並加以討論。

  3. 因為卡片問題眾多,很難在討論過程中被理解將無法歸類達到有效討論。

  4. 問題會因為表達方式錯誤而無法加以討論。

二、 使用時機

適用於所有解決方案或問題上。

三、 操作步驟/方法

(一)事前準備

1 器材準備:各色便利貼或小卡片、全開白紙、麥克筆。

2 需要時間:視討論議題大小,一般約30-90分鐘。

3 使用對象:個人或團體皆適用。

(二)腦力激盪法

提出問題並歸類:由5~6人分組參加討論並提出問題,其中需1位擔任引導者引導組員發想討論。

(三)製作基礎卡片

引導每位組員將問題以重點條列式寫在卡片上。

(四)分組討論

各組依不同類別初步分類討論。

(五)匯總卡片問題

依各組討論卡片後結果匯總分類,再次進行總結果討論。

(六)解決方案

依卡片討論後收斂產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後,將為組織提供新運作方向。

四、 案例分享

案例一

A公司營運部主管,碰巧直接聽到職員對營運部的工作有些問題正在抱怨,主管想要聽更多職員的意見和問題,但因為職員眾多及工作繁瑣,要開全體部門會議不大可能的。因此,該主管決定用KJ法找到職員不滿的方案。

步驟1:主管都會注意聽職員們之間的談話,並把有關工作中的問題及片段分別記在卡片上,每張卡片記錄1個問題。

例如:

(1) 同事請假卻沒完整交接工作給代理人。

(2) 在開放辦公室裡大聲討論。

(3) 電話聲響卻無人接聽。

(4) 網路速度慢,導致花費更多時間蒐集資料。

(5) 電腦打字聲音太大聲,干擾工作思緒。

步驟2:主管將這些同類型內容卡片編成1組。

依卡片上面的組別可得知,職員希望公司能為工作環境營造輕聲細語的工作環境及工作的確實交接,並制定更優質的工作環境方法。

步驟3:將各組卡片所出現的問題加以歸納集中,就可以進一步得知更多關鍵性問題。

主管擬定出一系列具體做法,進一步徵求職員們的意見,再次針對抱怨問題做修改後,最後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結果職員們都很贊同。

案例二

日本某公司通信科科長偶爾直接或間接地聽到科員對通信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發牢騷,他想要聽取科員的意見和要求,但因倒班的人員多,工作繁忙,不大可能召開座談會。因此,該科長決定用KJ法找到科員不滿的方案。

第一步,他註意聽科員間的談話,並把有關工作中問題的片言隻語分別記到卡片上,每個卡片記一條。例如。

有時沒有電報用紙。

有時未交接遺留工作。

如果將電傳機換個地方……

接收機的聲音嘈雜。

查找資料太麻煩。

改變一下夜班值班人員的組合如何?

打字機台的滑動不良。

第二步,將這些卡片中同類內容的卡片編成組。例如:

其他公司有的已經給接收機安上了罩。

因為接收機的聲音嘈雜,所以如果將電傳機換個地方……

有人捂著一個耳朵打電話。

上面的卡片組暗示要求本公司“給接收機安上罩”。從下麵的卡片組中可以瞭解到要求制定更簡單明瞭的交接班方法。

在某號收納盒內尚有未處理的收報稿。

將加急發報稿誤作普通報稿紙處理。

接班時自以為清楚了,可是過後又糊塗了,為了作出處理,有時還得打電話再次詢問。

第三步,將各組卡片暗示出來的對策加以歸納集中,就能進一步抓住更潛在的關鍵性問題。例如,因為每個季節業務高峰的時間區域都不一樣,所以弄明白了需要修改倒班制度,或者是根據季節業務高峰的時間區域改變交接班時間,或者是考慮電車客流量高峰的時間確定交接班時間。

科長擬定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又進一步征求樂於改進的科員的意見,再次做了修改之後,最後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加以試行,結果科員們皆大歡喜。

需要說明的是本例沒有嚴格按照KJ法的程式進行。創新技法在現場實際應用時,往往不是一成不變地按程式進行。

案例二:

艾比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研究

調查對象地艾比湖位於新疆北部,湖水面積約680km^2,流域面積50621km^2,是新疆最大的成水湖。該流域是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人口和農業用快速增加,導致入湖水量銳減。由於乾涸裸露的湖底多是鹽等細微沉積物,加上位於阿拉山口主風道,致使它成西北地區最大的風沙策源地。

為了整合不同研究領域,以便得到對於整個系統的綜合集成研究成果,同時促進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之間的交流決策,研究採用了KJ法。針對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工程等不同專業的30位研究人員和專家進行了調查,其意見經過初步整理後形成59張卡片(表)。編組階段,基於相近的信息內容,59張卡片最終被編入5個大組:生態環境惡化的自然原因、人為驅動力、惡化的表現、治理措施、治理目標。圖解階段,與組之間,次組與次組之間的關係,用箭頭符號標示出來。

參考資料

http://blog.roodo.com/idea/archives/2138900.html

http://taiwan-innovation.org.tw/index.php?page=news\_detail&news\_id=92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